環境檢測、環境評價
分析、預測和評估一些區域或者規劃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提供室內空氣檢測、水質檢測、工業輻射檢測、環境治理等環境污染整體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生產對周邊環境的危害與污染。
主要業務
·環境影響評價·環保竣工驗收·環境風險評估
·土壤環境治理·上市環保核查·施工期環境監理
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環評(EIA),是一項控制環境影響的制度,旨在減少項目開發導致的污染,維護人類健康與生態平衡。
環境影響評價就是對所有新建設的工程,對可能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和需要采取的措施,預先進行一下評估,征求工程所在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意見,對原計劃進行修改,直到取得一致意見再開始建設。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種導向性的評價,各個國家對環境影響評價的格式和規范有不同的要求。環境影響評價可能會極大地影響工程設計、投資和開工日期。但可以將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預先降低到*小,降低以后的污染治理費用。
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
(1)為開發建設活動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2)為經濟建設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學依據;
(3)為確定某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向和規模、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及相應的環保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4)為制定環境保護對策和進行科學的環境管理提供依據;
(5)促進相關環境科學技術的發展。
環境影響評價的意義: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技術,是強化環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對確定經濟發展方向和保護環境等一系列重大決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1、保證建設項目選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導環境保護措施的設計
3、為區域開發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導向
4、促進相關環境科學技術的發展
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①現狀環境影響評價。在項目已經建設、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后,產生的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與周圍環境已經形成穩定系統,根據各類污染物監測結果來評價該建設項目建設后對該地域環境是否產生影響,是否在環境可接受范圍內。
②環境預測與評價。根據地區發展規劃對擬建立的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該項目建設后產生的各類污染物對外環境產生的影響,并作出評價。
③跟蹤評價。主要是針對大型建設項目和環評規劃,在建設過程中或者建設后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跟蹤評價,當項目出現了與預定的結果較大的差異時必須改進的一種評價制度,跟蹤評價是現階段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環境影響評價分類:
1按照評價時間分類。環境質量回顧評價、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環境影響評價
2根據評價內容分類。環境影響經濟評價、環境政策評價、戰略環境評價
3.按環境要素分類。大氣環境評價、水環境評價、聲學環境評價、土壤環境評價、生物環境評價、生態環境評價、經濟學環境評價、美學環境評價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統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二)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公布。
業務流程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附表
服務承諾
舉報投訴電話:0372-5389186